热评丨让优质服务到家 要做好这些“服务+”
(相关资料图)
“从业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,传统拖把、扫把、抹布的‘三板斧’是无法满足需求的。”广东一位家政公司的负责人这样描述市场需求的变化。“打着‘金牌月嫂’的名号,能做到‘金牌’服务吗?想找一个具备育婴、早教证书的更是少之又少。”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女士面临这样的烦恼。
商务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文,将从六个方面实施25项具体措施,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。这其中几个“升级”的提法引人关注,包括“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”“升级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”“提升从业人员保障水平”等。此外,还提出通过供需对接,扩大进入行业人员规模,解决短缺问题。
有一组数字值得关注,超过20%,这是家政服务业“十三五”时期营业收入年均的增速;3000万人,这是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。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要求提升、老龄化程度加深、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,这一“朝阳产业”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。新需求还孕育出多项细分业务,健康照护、育婴、收纳整理、宠物服务等等业务量攀升。
家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面临“双升级”,但不少人还是会遭遇“找阿姨”靠“拼运气”的难题。一方面,农村劳动力“出不来、干不好”是突出难点,年轻人从业意愿较低。另一方面,消费者在需要家政服务时还可能“找不到、找不好、留不住”。据人社部报告,家政服务员、保洁员在2022年第四季度“最缺工”100个职业排行中位列前十。
如何破解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?一头从百姓的需求着手,另一头找到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的难点,疏通堵点、祛除痛点,才能让家政服务的脉动畅通起来。
“好用”的服务升级,“提质”要求标准和培训体系更精细化。行业标准化程度在持续提升,以保洁为例,门窗、地面、电器等分类服务标准达100多项。标准明确了,如何提高服务质量?专业技能的培训体系建设尤为重要,这当中要了解培训对象的困难和需求。比如山西吕梁市实行包吃住、包就业、免学费等“三包五免”,已经让8万多人接受培训,打造出“吕梁山护工”品牌。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王淑霞告诉《热评》,强化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,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,目前已经在着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,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诚信优质服务。
多元化的需求增长,“扩容”推动大产业链布局更加清晰。在全国,已确定32个提质扩容“领跑者”重点城市,提速推进“家政进社区”。一站式便民中心、虚拟养老院一键呼叫等服务打开创新思路、格局,让供需对接更精准。到2025年,全国将基本实现社区家政服务能力全覆盖。
让就业质量更高,还需要提升人员保障水平。要解决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,研究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,着力提升他们的职业获得感和归属感,才能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。
家政行业连接千家万户,既是容纳就业的蓄水池,也是抚小养老的阳光房。家务“小事”关系到大民生,要在提质扩容中体现温度和用心,让家政服务业真正成为爱心工程。
(文丨陶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