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快讯

中疾控公布新冠死亡数据:真相残酷,但值得点赞!

2023-02-04 16:02:49 白马V视角

春节已过,大家迎来新的一年,但有些人,却永远留在了2022年的冬天。


(资料图)

2022,很难忘,因为大家都很难,所以不能忘,但很多人,在新年到来之际,却因为感染新冠,撒手人寰。

如今很多专家对此前支持放松的政策闭口不谈,很多地方也对新冠的感染人数和重症率“躲着不报”,而今,新年伊始,中疾控就把调查数据统计了出来,虽然这些数据一出,肯定还会引起轩然大波,但我想说,只要数据是真实的,再严重,再残酷,我们大家都挺得住!

中疾控数据公布,最多一天新增超700万

1月25日,中疾控公布了最新的新冠疫情情况,数据统计了从2022年12月22日前后到最近的感染峰值,通过核酸检测数据,来说明感染的真实情况。

数据很多,简单总结就是这么几点。

第一,阳性人数表现为先高后低,最多一天新增接近700万,达到了694万。

第二,核酸检测阳性比例,最高一天为29.2%,接近于三个人核酸一个人就是阳性的情况。

第三,感染死亡病例在1月4日达到了巅峰,日死亡人数达到了4273人,而在过年前,依然每天有896人(1月23日)死亡。

这样的数据一出,很多人第一时间感到的就是震惊,因为这一项项数字的背后,都是一张张鲜活的生命,与此同时,很多人对该数据,还是有不同程度的不认可。

有网友表示,这个数据很保守,不知道怎么统计出来的。

也有网友表示,这个数据又是专家评审的吗?

还有网友表示,数字不准确,很多人都没有统计到。

确实如此,日新增接近700万,并不是实际数据,因此中疾控在发布数据时着重强调了该数据是核酸检测数据,也就是说,阳性病例是核酸检测出来的,一些社会面发生没有进行核酸检测的,并不在此次统计之中。

我身边几乎感染的人,没有去做核酸检测的,我自己去做了核酸检测,是因为单位起初说阳了以后,有相关的报告单可以不去上班,还不耽误开工资,我顶着零下20多度的低温,在外面排了一个多小时队,结果确实阳了,也给我冻发烧了。

之后,我了解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有了新冠的症状,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去做核酸检测,所以说,众多数据并不能反应出一个相同的结论,因此这个数据,只能说作为参考。

有些人认为数据“太过保守”,但我想说,这些数据都是出自于医疗机构和乡镇医院的数据,只要记录在案,就一定会直接呈现,有一些患者没有在医疗机构登记就诊,像我家亲戚,92岁的高龄感染,拉到医院也是不接受,何必再让患者最后“插满管子”去世呢。

而据我所知,这样的情况其实还很多,一些居住在村镇的居民,得不到及时的救助,最后撒手人寰,这类人确实没有被医疗机构所统计,自然也不会出现在真实的数据之中了。

所以,并不是通报的数据不真实,只能说很多数据,还来不及或许压根就没统计。

真实数据的公布,其实更能够让大家心生警惕
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当下很多人不再相信专家说的话,更有一些人甚至建议“专家不要建议”,此时专家的“公信力”已经降到最低,急需将一些真实的数据公布出来,“稳定军心”!

实际上,很多人此前对专家的话可以说是深信不疑,我母亲每天就盯着养生节目看,专家一介绍什么对身体好,什么有助于延长寿命,都会拿小本记录下来。

而这样的老人,其实并不在少数,所以刚开始有专家说新冠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,并且重症率很低时,这些老人相信了,在做好完善的保护工作后,这类老人出门锻炼身体,因为还有专家说,提高免疫力是最好应对新冠的措施。

结果,很多人因此感染,更有一些高危人群,因此而失去了生命。

在“不太准”的数据面前,很多人都放松了警惕。

我身边有个朋友父亲,今年59,体质非常棒,也没有常见病基础病,就是一个“活力四射”的小老头,平时农忙的时候种地,闲暇在家经营这一家超市,生活可以说是富足安逸。

感染后,很多人都出现了发烧,哆嗦,浑身疼的症状,他就是咳嗽,而且还不严重,白天甚至都咳嗽不了几声。

结果因为放松警惕心了,咳嗽长时间不见好,家里待着去市里检查后才知道,已经发展成重症肺炎了,并且已经超过了70%。

此前也提到过这个朋友的父亲,之前花大价钱托人找到了特效药,吃了两瓶效果还不错,但最终还是因为延误了治疗的时机,在ICU抢救一天半去世。

同时,也有一些人,因为疏忽大意,将生命留在了2022。

网上有一个小伙子,此前一直都在记录自己家人感染新冠后的治疗历程。

他刚开始记录是自己的妈妈,他妈妈有基础病,但是起初并没有太过在意这个新冠,几天以后就发展成了重症,血氧浓度特别低,痰很多一直喘。

后来用了呼吸机,效果能好一些,但随着时间的进展,踹的力量也是越来越低,医生查房的时候悄悄告诉他,让他心里有个准备。

小伙子说,自己第一次给一条龙打电话。

不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这个“殡葬一条龙”服务,我们东北还是比较认这个的,实行的是“打包惠民式服务”,方便快捷。

小伙子提到自己打电话,自己做主,是因为他父亲也生病感染了。

平安夜那天,小伙子的妈妈走了,小伙子说希望有来生,这样就可以在来生照顾妈妈,并且还打上了全剧终。

结果,故事还只刚刚开始,母亲刚去世,父亲也重症了,他说他连妈妈的骨灰盒存放证都没有时间取。

结果几天以后的元旦,父亲也去世了,用他的话说,应该是父亲害怕母亲孤单吧。

短短一周,他先后失去了母亲和父亲,他说从此我再也没有父母了,也再也没有平安夜和元旦了。

每每看到这个故事,我真的非常揪心,但其实这样的故事至今都在不停的上演。

前天,我52岁的二姑去世了,身体健康,性格开朗,经营着一家塑钢窗厂,收入也颇丰,结果只是因为疏忽了,看大家都不戴口罩了,以为疫情过去了,二次感染引发重症,几天就去世了。

实际上,根据中疾控的数据显示,即便在当下,全国每天也依然有很多达几万人次的人员前往发热门诊就诊,每天也依然有上千人因为感染新冠后去世。

很多人以为新冠以过,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新冠彻底消失了,但实际上,它只不过是蛰伏在我们身边,寻觅机会“咬”我们一口。

越真实的数据,越容易调动起公信力的凝聚

这次中疾控公布的数据,其实还是很令人惊讶的,因为全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最高达到了4273例,这个数据几乎相当于日本半个月的死亡数据。

诚然,我们两国人口数量差距是很大的,但要知道日本的老龄化更严重,高危人群也更多。

有些人可能看到这里,有了新冠“还很可怕”的想法。

其实有这种想法反而是好事,一味地认为“新冠不足为惧”,最终会因为轻视而害了自己。

此外,我觉得我们对专家的预测,其实不用有那么大的敌意,因为专家只不过是根据现有的数据进行的预测,只能说权威性强很多,但专家是人不是神,肯定有一些疏忽,而且新冠,本身就一直存在着变数。

不说新冠病毒一直在融合变异,单说季节温度等条件,对新冠的影响都很大。

广东爆发疫情的时候,我父亲恰好在,他确实是无症状感染者,而且很多人也确确实实是无症状感染者。

我父亲在隔离期间,人家都没给药吃,父亲就是多吃了一些水果和罐头,补充一下糖分而已。

但回到东北,温差很多,放开以后父亲周围的老友几乎都感染了,他起初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,无症状居多。

结果人人都是有症状,还有一些他的朋友,感染后去世了。

其实,很多时候温度温差真的很重要,就比如当下黑龙江普遍白天都在零下32度以上,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零下40多50多度,这个温度下感染了任何一个流感,造成的后果都不轻,更何况是人人没有感染过的新冠呢。

所以,专家并不是万能的,但很多时候,冲锋在前的又都是专家,当年武汉刚爆发疫情的时候,所有人都在往外跑,作为专家还深知病毒的可怕性,钟南山院士依然“义无反顾”挺身而出,要知道他当时也80多岁了,也是高危人群,能够做出这样相反的决定,本身就能够说明一切。

过去的事大家不要揪着不放,着眼于当下,正确真实的数据能够让我们安心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,为打赢疫情这场“持久战”,做好数据上的准备。

写在最后

一天最多死亡4000多病例,确实很可怕,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够真正将我们击垮,相反,这样真实的数据越多,越能让我们大家凝聚起抗疫心,也能够提高“公信力”,做到令行禁止!

最后,希望这样的数据来的更多一些,我们不怕困难,不怕荆棘,就怕前方未知!